欢迎访问萍乡政协网站!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委员履职风采】市政协委员饶君华:织密社区治理经纬网 擦亮政协委员“担当底色”

 

“我们要把‘小项目’做成‘大文章’。”在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办公室里,萍乡市政协委员饶君华指着“六社联动”工作图谱说,“上个月通过政协界别对接的企业资源,让咱们的‘朝夕相伴计划’开展更加顺利,这就是以小撬大的典型。”

从社工到政协委员,饶君华用十年时间编织服务网络,将“安源红”志愿服务品牌深植赣西大地。作为市政协委员,她推动的“六社联动”治理模式通过政协协商渠道走向全市乃至全省,借助界别优势引入专家团队开展培训,更是以政协提案为抓手为社会组织争取资源,让一个个服务老幼病困的“小项目”,在基层治理中书写着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大文章”。

初心如磐:探索基层治理的“安源路径”

2018年,在探索社会组织助力基层治理的“安源红”模式过程中,饶君华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组织真正融入基层治理。她带领团队开启“社工+志愿者”模式探索,培育了安馨食堂志愿服务队、邻家嫂子志愿服务队等211支志愿服务队,发展2532名社区志愿者,孵化出一系列“安源红”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此外,还构建起“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以社会企业为动力”的“六社联动”基层治理模式,依托11个镇街民政服务站,建成62个“安源红”邻里之家。其中17家社区食堂每天为6000余名老人提供餐食,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题。为给大龄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支持,她打造“安源红”星星之家,为110余名相关儿童及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这些实践让她深刻认识到,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灵活性是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关键。

使命在肩:推动治理模式“破圈升级”

2022年当选市政协委员后,饶君华的办公桌上多了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整齐收纳着多份“接地气”的基层调研报告。“既要以社工专业视角发现问题,又要以政协委员视角整合资源、推动破局。”她将社工的“问题意识”与政协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开启了治理模式的“破圈之旅”。发挥政协委员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饶君华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专家开展12场培训,在腾讯公益平台筹集资金物资137万元,政府资金放大效应达3倍以上,形成“小资金撬动大资源”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共开展60余场关爱活动,服务困境人群超3000 人次,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队219支,注册志愿者超14万人。她通过政协协商渠道,建议向全市推广“六社联动”基层治理模式并获采纳,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湘东区已率先签约使用。今年 3 月的全省社会工作培训班上,饶君华展示的“六社联动”治理平台引发热烈讨论。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背后,是她与团队合作开发的智慧治理系统,实现从需求收集到服务评估的全流程数字化,该模式及配套平台未来计划覆盖全省123个试点社区,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萍乡方案”。

携手同行:凝聚力量共绘治理新画卷

“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需要众人拾柴。”在饶君华的电脑中,有着一张密密麻麻的联络网,从企业家到高校教授,从社区干部到普通志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交织成资源网络。作为政协委员,她始终致力于构建更广阔的“治理朋友圈”。“每一个社区都是治理的细胞,每一份努力都是点亮民心的星火,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星火燎原。”一方面,她是“安源红”志愿组织的“带头人”,引导更多人关注社会组织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推动建立“政策扶持+能力建设+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她是资源链接的“搭桥人”,发挥界别优势,牵线搭桥企业、基金会、公益组织等,让“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志愿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同时,她还是专业赋能的“有心人”,她将继续深耕“全生命周期支持”“公益造血循环”等领域,把专业所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每一份努力都真正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江西省优秀社工”“中国优秀社会创业家” “新时代赣鄱先锋” ……饶君华诸多荣誉加身,从社工成长为政协委员,角色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回顾饶君华的奋斗历程,她用十年时间证明:当社会组织的“小项目”遇上政协履职的“大舞台”,当专业服务的“细流”汇入基层治理的“江海”,就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