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出炉 萍乡位列全国第十一 全省第一
本报讯(记者龚婷)近日,从中央文明办传来喜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第二年度国检,萍乡取得位列全国第11名的佳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由上年的59名跃居第10名,群众满意度高达98.13%,连续两年江西第一。好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我市对建设文明城市的执着追求,见证了全市上下一心、以文明铸就城市灵魂的决心和行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萍乡一直在努力奋斗着。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坚持高位引领抓创建、问题导向抓创建、常态长效抓创建,全力攻坚,持续发力,不仅改变了城乡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增进了百姓福祉,而且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崇德向善,彰显“小城大爱”的城市温度。我市坚持以核心价值铸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截至目前,萍乡共有全国道德模范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5人、中国好人78人(2019年新入选11人)、江西省道德模范18人、江西好人88人(2019年新入选15人)、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7人,共推选“萍乡好人”(最美萍乡人)近800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在全市各公共场所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200余个;全市有注册公益组织42个、志愿服务队伍800余支、正式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6.5万人,6人获评全国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868个,受益群体近15万人次。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全市现有全国文明单位11家、省级文明单位98家、市级文明单位410家;全国文明村镇11个、省级文明村镇19个,市级文明村镇225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8所、市级文明校园136所。
立根塑魂,涵养文明萍乡的精神气质。深入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通过改造提升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开展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修复提升红色文化纪念设施、改造维修革命先烈故居以及建设红色主题民俗文化馆、红色文化村史馆,使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书香萍乡厚植底蕴,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电影《老阿姨》等5部文艺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内外兼修,打造和谐宜居的美好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优化城市环境。海绵城市从全国试点迈向全国示范。城市水生态系统得到重塑,城区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海绵化改造全面推行,全面完成国家海绵城市三年试点任务并接受国家部委终期考核验收。加快推进萍水湖湿地公园、萍莲高速、鳌洲书院、南正街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畅通工程”“点亮工程”“厕所革命”,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稳步发展,持续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改厕等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创建惠民,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持续高额投入、高效推进民生事业。城市绿道建设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改造提升、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区公交电动化提升、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社会保障事业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提升工程全面展开。“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办事更便捷,文化生活更丰富。
为巩固创建成果,我市还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不文明陋习,开展了19项专项集中整治。通过清理“牛皮癣”、劝导和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集中整治行动,有效推动了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新坐标,萍乡人民将再接再厉,锐意进取,驰而不息地打造新时代的文明之城!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