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萍乡政协网站!
新闻中心 / 统战传真

萍乡市工商联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和长期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萍乡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萍乡民营经济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6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3.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2%,同时,还安排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为推动萍乡富民兴市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企业劳动关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为劳动者要求涨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诉求与企业维持低劳动力成本惯性的冲突增加,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社会上仇富现象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为解决上述问题,萍乡工商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党联系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着力点的作用,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系列活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到企业和职工双赢,有力地促进萍乡社会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 搭建平台,切实服务民营企业

      一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在积极组织萍乡民营企业家参加国家、省工商联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的同时,自2008年起,市工商联又先后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三期培训班,吸引了近200名企业家参加,有力地提高了萍乡民营企业家科学管理和转型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成为事业上有追求的企业家。二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萍乡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发展也遇到融资难问题。今年,随着国家银根缩紧,银行信贷日益谨慎,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市工商联积极组织银行与企业进行座谈,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有力地助推企业发展。三是搭建为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当企业遇到侵权时,市工商联(市总商会)主动出面与各职能部门协调,必要时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协调或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同时,市工商联聘请律师作为商会法律顾问,加大法律维权服务力度。四是搭建行业抱团发展平台。市工商联加大基层商会(行会)组建工作力度,通过行业抱团发展,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如我市鞭炮引线行业,通过组建引线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的同时,当协会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协会先行出面垫资处理善后工作,为整个引线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完善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自2007年以来,萍乡市工商联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举行一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的联席会议。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企业通报萍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重大政策精神,民营企业家也向市委、市政府主要汇报企业发展状况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积极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建立联系工作制度。自2009年以来,市工商联(市总商会)与市劳动保障部门、市民政局、市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了联系工作制度,对于涉及企业的重大事件或案件,市劳动保障部门、市法院等部门将与市工商联先行沟通,必要时召开有企业参加的三方工作会议,研究妥善解决方案。三是畅通参政议政渠道。结合民营企业家自身实际,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积极组织引导综合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家参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改进社会管理献计出力。同时,进一步规范聘请特约人员参与有关政务评议活动,促进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水平和效能的提高。四是推行工资三方协商机制。围绕创建和谐企业目标,市工商联引导会员企业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劳动权益维护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大力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从根本上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三县两区、萍乡经济开发区和56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市有30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有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覆盖率都达到了80%以上。

      三、加强引导,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一是积极推进“五险”工作。2009年,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萍乡市按照“全面推动、重点突破、分步到位”的原则,正式启动了社会保险五险统一征缴工作。市工商联引导广大非公企业高度认识此项工作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推企业长远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广大非公企业积极为企业职工购买五险,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二是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汶川大地震全市民营企业捐款捐物达1400万元,2008年初的冰灾中全市民营企业捐款达500万元。为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捐资助学,张启德捐资300万元、杨建萍捐资200万元、秦斌武捐资100万元建立各自的助学基金,被评为“十大井冈之子”的赖开洪捐资助学金额已达400多万元。同时,还先后为白血病、心脏病等重症患者开展了多次专项捐款活动,开展了为残疾人安装假肢的捐款活动。广大民营企业家还积极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中心活动。2009年,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捐赠农村垃圾清运车;2010年,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捐资600多万元为37个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建设村部办公场所;2011年,又捐资140多万元推进“四城同创”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萍乡民营企业用于公益事业的捐款已达1.8亿元。

      四、抓好教育,打造企业先进文化

      一是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由市委统战部牵头,会同市工商局、市工商联,以“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非公企业自觉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同时,引导各民营企业家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党组织、工青妇组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支持企业党、团、工、妇组织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弘扬优秀企业文化,丰富员工文化精神生活,建立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协调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企业与员工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扎实推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引导员工强化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职工;引导员工通过正当渠道维护合法权益,理性、合法、有序表达诉求,避免采取过激形式;引导员工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等与时代要求相协调。三是推行“关爱员工”行动。引导企业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员工待遇,尊重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不断改善用工环境,让员工有尊严地生活,体面地劳动。我市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强了制度建设,包括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处理制度等,与企业各项管理规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以及保障职工利益与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