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全域旅游迭代升级 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聂晓葵在武功山调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5月18日,市政协主席聂晓葵深入武功山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茅店村电商扶贫站、白鹭苑·民宿自然村、武功山特种兵(驿站)24小时服务中心等地,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武功山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等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宋玖萍,市政协秘书长卢政武随同调研。
座谈会上,在听取武功山有关情况介绍后,与会人员就文化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深入协商沟通。聂晓葵充分肯定了武功山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良好成效。她指出,武功山管委会在国家5A景区创建成功的基础上,立足武功山独特的“户外+潮创”元素,以山上5A景区提升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项创建”为抓手,不断开发旅游新业态,强化数字赋能景区,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扩大了武功山的品牌度和美誉度。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景区热度持续提升,游客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体现了武功山旅游市场复苏的强劲态势,令人振奋。
聂晓葵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富有生命力的旅游产品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共同铸就旅游景区的特色之美。希望武功山在持续提升武功山5A景区打造水平,推进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项创建”的同时,坚持创新为魂、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统筹好核心景区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加速推进全域旅游迭代升级,不断拓展武功山文旅消费新空间。
聂晓葵强调,要统筹规划,绘就全域旅游“一张图”。强化“一盘棋”理念,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景村联动”发展思路,通过提高站位、更新理念,统筹规划、精致建设,抓点示范、以点带面,高效整合山上景区和山下资源,提升美丽乡镇、美丽村落、美丽庭院规划建设水平,形成山上山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文章,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优化提升,将防洪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加强房相、林相改造、河道整治和景观绿化提升;做好乡村农田景观种植文章,融合生态元素和景观元素,把农田种成“风景”,打造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要融合创新,焕发全域旅游“新活力”。以武功山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引入现代经营要素为手段,以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途径,以山上山下遥相呼应为目标,努力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让游客在漫游中充分感受武功山独特魅力。做强乡村游。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凸显氧吧村落概念,打造绿色生态的山水田园美丽乡村、美丽村落,营造舒适静雅的田园式度假生活空间。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创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着力开发农事体验、田园采摘、赏花摄影等多元业态,大力发展农耕体验游、梯田文化游等旅游业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激发景村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推动多元新业态相融共生,让深山中那些无人问津的“空心村”转化为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村”,实现精彩蝶变。做精民宿游。武功山乡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温泉资源和气候条件,致力发展“休闲康养”业态的民宿旅游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应坚持“小民宿、大产业”理念,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宿经济项目,打造民宿集群和民宿线路,助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在民宿建设中,要注意抓规划引导。加强整村规划,避免大拆大建,注重保留原有民居风格风貌,因地制宜设计改造;抓综合发力。抓紧找矿步伐,在更多区域发现温泉资源,做好“民宿+温泉”文章。抓好绿色无公害有机种养业发展,推进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公路河道等绿化,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做好“民宿+生态”文章;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推进水、路、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提高农村道路的通畅能力、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民宿的接待能力;抓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民宿产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深化“星级民宿”创建活动,加强对民宿业主的培训,既传授市场知识和营销理念,又传授健康卫生、文明礼仪、道德法律、生态环保等知识,提高民宿的软环境管理水平。做优户外游。突出“运动+”的发展模式。为“运动+旅游”“运动+康养”“运动+文化”等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进一步完善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加紧推进驴友特色小镇、冰雪大世界、陆虎营地等项目建设,奠定户外游基础;以开展徒步、马拉松、登山、自行车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加快运动与旅游、康养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打造一批国家、省级运动旅游示范基地、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赛事、运动旅游目的地,持续擦亮“云中草原、户外天堂”品牌。做活文化游。依托武功山的生态资源和现有户外帐篷营地发展基础,加快武功山国际帐篷文化博览园项目落地,打造最具户外文化体验、智能科技互动、艺术生活享受的中国露营圣地。徐霞客的“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成为武功山的最佳品牌,清代鳌洲书院监学欧阳鹤鸣所作《萍乡赋》“山则武功巍峻,大广峥嵘; 万松嵂崒,九嶷崚嶒; 天滋峭拔,斗涧超升; 秀林苍翠,高埠深闳”厚增了武功山文化魅力,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徐霞客、欧阳鹤鸣等历代文人骚客为武功山留下的墨宝,结合核心景点进行立体式艺术性展示,增强景区文化张力;要提升武功山音乐文化节的整体策划演艺水平,以武功山景区为窗口,展示萍乡非遗精粹,开展傩舞、牛带茶灯、水鼓舞、缩龙、萍乡春锣等非遗演艺活动,举办“茶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开耕文化节”“避暑节”等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依托麻田学校做好户外运动的研学旅游,大力宣传推介萍乡的饮食文化,打造风味独特的武功山特色菜肴,通过触动游客的神经和味蕾,成为武功山旅游新的吸引点。
要完善设施,打造全域畅游大环境。持续实施道路升级、服务提质、景点增量工程,打造“快旅漫游深体验”文旅生态,构建“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全域发展格局。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将核心景区、温泉康养、多彩田园等串珠成链,建设好乡村旅游通道,条条生态路通村达户。持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实施旅游驿站、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景观小品五要素配套工程,推动国省乡干道公路提档升级,实现“处处是美景、路路能畅通、全域皆可游”。提升旅游优质服务水平。组织全区域星级酒店、旅游饭店、农家乐、民宿等从业人员,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策划举办服务技能大赛、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数字赋能水平。构建漫游网络,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育留用,打造以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B站、快手、头条、知乎、TikTok、Twitter等十大新媒体平台为主的宣传矩阵,发挥大平台、大流量作用,围绕“云中草原、户外天堂”主题,炒热一批乡村美食、精品民宿、土特产品、网红打卡地,全面实现武功山全域旅游的迭代升级。